新闻中心 - ZHONGSHAN HOSPITAL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肝移植有了“杭州标准”
2009/1/13

“领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给更多的肝癌患者带去新生,获得第二次生日。”近日,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从北京带回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状。获奖的“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综合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能给患者带来怎样的福音?肝病治疗有了什么突破?记者对郑院长进行了专访。

  
 
  “杭州标准”突破国际限制
 
  不幸患上肝癌,可通过肝移植手术挽回生命。但是,由于供肝短缺,肿瘤术后复发风险高,国际上对肝移植受者的选择标准格外严格,要求单个肿瘤直径5厘米以下才可以进行肝移植手术。

  郑院长带领的肝胆胰外科经过近20年钻研得出了一个突破国际惯例的肝癌肝移植的“杭州标准”。该标准认为,肝癌患者累计肿瘤直径≤ 8厘米就可以做肝移植。累计肿瘤直径>8厘米的患者,如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400ng/ml且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或中分化,同样也可以做移植手术。

  “肝癌患者中肿瘤大于8厘米的占三分之一,如果按照以往的标准,他们只能放弃治疗。现在杭州标准相当于给他们带来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郑树森院长领衔的科研团队还将李兰娟院士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移植的效果。郑院长说,他带领的团队发现,肿瘤在8厘米以下的患者做了肝移植后效果良好,而且肿瘤大于8厘米的肝移植患者中,术前血清甲胎蛋白≤400ng/ml成了一个分水岭。在一次次不断探索中,终于摸索出了新的肝移植标准。

  据了解,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40%以上。“杭州标准”使得更多肝癌病人可以通过肝移植重获新生。

  
 
  每年为患者省下15万元
 
  浙医一院至今已完成肝移植740多例,其中活体肝移植100多例,肝肾联合移植1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一年存活率达95.2%。

  “在我国有90%的肝移植受者都是乙肝患者。他们术后都靠药物来维系生命,但药剂用久了也会有毒性作用。”郑院长说,除了双胞胎之间的肝移植几乎无排异现象,其他血缘关系的肝移植都会产生排异。肝移植手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排异”问题。

  这次获奖项目首次提出并使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复发方案,有效降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率。“相比美国的治疗方案,我们采用的小剂量药物治疗方法每年可为患者省下15万元。”郑院长说。

  记者了解到,郑院长下一个研究目标是如何让肝移植手术后的患者延长存活时间,对于术后的排异现象,可不用吃药让患者自行产生免疫耐受。郑院长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研究通过不同基因分型来为肝移植后的患者选择用药。“术后患者的用药按照基因来配,每个人的用药都不一样,效果好成本低,这将是一个大突破。”

来源:【今日早报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