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HLA:亲属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密码

亲属肾移植是一种大幅提高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方式,但是寻找与受体匹配的肾脏仍需跨越人体免疫的难关,其中的一员守关大将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HLA。HLA的全称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是一组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细胞表面抗原,也是引发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抗原。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经济学优势

从2015年1月1日起,国内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器官的来源,除了活体亲属器官捐献以外,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已成为国内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在目前DCD供肾来源紧张的现状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简称“亲属肾移植”)已成为尿毒症患者的另一选择。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优越性

肾移植手术是目前尿毒症治疗的最佳方案,但供肾严重缺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全球性问题。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简称“亲属肾移植”)手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倡的解决供肾缺乏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成为目前肾移植的发展方向,我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亲属肾移植,在亲属肾移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术前伦理学准备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的移植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肾移植方式,但由于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简称“亲属肾移植”)相较DCD供肾移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世界范围内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在我们克服了由于ABO血型不相容而不能移植的免疫学障碍后,亲属肾移植就有了更加广阔的临床适应范围。

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如何?

从肾移植发展的历史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肾移植就是活体亲属肾移植术。195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外科医生为一对同卵孪生兄弟成功地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没有服用任何抗排斥药物,移植肾依然获得了长期存活,开创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在器官资源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不断拓展器官来源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永恒主题。跨越ABO血型障碍的肾移植可部分缓解肾脏供器官短缺问题,为长期等待的移植受者带来了福音。自2006年12月我国开展此类手术以来,常规进行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KT)的移植中心数量和病例数都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