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ZHONGSHAN HOSPITAL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24小时 像家庭医生一样电话随访
2008/12/9

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专为“人文关怀”申请课题

在肾脏病中心每天约有200人进行人工全身换血

  从窗口单位看科学发展观

  有人将尿毒症称为“生命的荒原”,有这么一群人,却坚持作战“荒原”,鼓励患者活出生命色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他们依靠的不仅是温馨的话语、周到的服务,更是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医术。

  2006年,肾脏病中心被授予浙江省“杰出青年文明号”,一年以后又被团中央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我们中心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心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十年。”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说。

  “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治疗

  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拥有多个“第一”:国内最大的肾移植中心(之一),国内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之一),亚太地区第一个达到无菌无热源的血液透析中心等。

  但有一个“第一”最被他们所看重,那就是目前采用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的国内最大肾脏病中心。

  对这个“一体化”,陈江华教授说,这是一种理念的改变。“中心已形成对肾脏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一体化治疗,不管患者处于肾脏疾病的何种阶段,我们都能保证他得到最佳治疗。”

  在陈江华教授眼中,先进的治疗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

  “以前,肾脏病患者经常要奔走于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对肾功能、血压、血色素等进行控制。这样,就缺少一个系统、全面的随诊治疗。”陈教授说,“甚至,有时还胡乱服用一些损害肾脏和其他脏器功能的药物。”

  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不仅要提高肾病患者的治愈率,还要让他们活得有质量。”陈江华教授说得很坚定。

  像家庭医生一样电话随访

  “你好,请问您是傅先生吗?”每一天,肾脏病中心主管护师潘海燕,都要用电话工作很长时间。

  “您的报告出来了,钙磷比例偏高。用药方面,应该有所注意。”她声音温柔,却字字清晰。

  “24小时,我们随时要与患者保持联系。”潘海燕介绍。这也是“一体化”的一个方面,就像家庭医生一样温馨的电话随访。

  中心专门有人负责这部电话。在平时,提醒患者用药以及前来复诊等;危急时刻,患者可以随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得到急救指导。

  “每个病人的来电内容,我们都要详细记录。”潘海燕说,中心正在建立肾移植、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肾病前期等四个数据库,做到每一个病人前来就诊,他的病史、用药情况都会一清二楚。

  一天完成肾移植18例

  肾脏病严重后,就是尿毒症。现在看来,对付这种病症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肾器官移植。

  一天完成肾移植18例,这是肾脏病中心曾创下的纪录。而且,移植肾1年存活率达97.9%,5年存活率达93%。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中心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在中心管理团队和党支部协调下,各医疗组抽调人员全力保证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各病区抽调护理精干力量支援移植病区的通宵特护加班。

  党总支书记吴建永,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曾因突发心肌梗塞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他接受心导管术后,又回到忙碌的临床一线。

  去年,全科医务人员加班1000余个工作日,护士们完成肾移植术后特护加班1200余个工作日。

  专门为“人文关怀”申请课题

  面对“生命的荒原”,护士们的温暖关怀,显然更能给予患者强大的力量。

  “有一天,在路上,一个年轻人突然对我说,‘要不是您,我可能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袁静是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她说,后来才想起,那人曾是浙大学生,当年被诊断为尿毒症,心情抑郁,多次有过轻生念头。

  “我一有空,就和他说话,说得最多的还是以前成功的例子。”袁静说,这些话,在患者心中很有用。

  现在,这个小伙子生活得很开心,工作也不错。“看到他们笑了,我们也开心。”她说,目前,她正在着手准备护理学科的“人文关怀”这一课题。

  “如果人性关怀贯穿于护理操作过程的始终,一定会比机械或单纯的护理操作收到更好的效果。”袁静说。

from:health.zjol.com.cn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