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感人故事

莒南60岁老人因意外致脑死亡 家人忍痛捐献器官
2012/8/2

     半岛都市报8月1日讯(记者 李晓哲 韦丽丽)“爸,你是从青岛走的。爸,咱回家了。”8月1日上午,完成肝肾和眼角膜捐献的陈希玉告别了他生活了12年的青岛返回莒南老家。此前60岁的陈希玉因意外伤及后脑抢救无效脑死亡,家属忍痛捐献出其器官救人,成为岛城首位本地捐献本地实施移植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在青医附院完成器官采集后,陈希玉的遗体被安置在该院太平间。当日上午9时许,他的儿子和女儿护送他踏上了回乡的旅途。“爸,你捐献器官做得对,你看有这么多人来送你,你就好好走吧。”他儿子陈淑臻一直在哭,在从青岛到胶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路上偶尔会跟父亲说两句话,可是已经是阴阳两隔了。

  今年60岁的陈希玉是临沂莒南人,从2000年开始就带着一家老小来青岛谋生,现在儿女也都在黄岛安了家。7月28日中午饭后,在家坐不住的陈希玉出门,没想到这一趟成为永别,他因为意外跌倒伤及后脑,在开发区人民医院抢救无效脑死亡,一直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和心跳。7月31日,家人在悲痛当中做出一个感天动地的决定——捐献器官救更多人。

  当日青岛市红十字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又将其迅速转移到青医附院采集器官和眼角膜,共采集成功1个肝脏、2个肾脏、2个眼角膜。而这些器官可以让三名终末期患者重生,让至少两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陈希玉也因此成为青岛首位本地捐献并且在本地实施器官移植的志愿者。“老人以前就是个热心肠,最后能帮助到人,他肯定也很欣慰。”陈淑臻哭着说。

  做完生命最后一件善事,陈希玉老人的遗体于8月1日11时许在胶南市殡仪馆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告别仪式,随后进行了火化。从老家赶来的他的兄弟们,及其青岛本地的亲人带着他的骨灰一起返回临沂老家,叶落归根。

  一个匿名电话一份人间大爱

  7月31日上午10时许,市红十字会三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少芹接到一个匿名电话,称有位老人因意外导致脑死亡,他的家属忍着巨大悲痛,决定在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捐献出其器官。正是这个匿名电话,成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大爱义举。

  红十字会接到捐献器官电话

  7月31日上午10时许,市红十字会三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少芹的办公电话响起,对方匿名,说是要咨询一下器官捐献的事情 。过了1个小时左右,这个匿名电话又打来了,说有人要捐献器官。原来打来匿名电话的是开发区人民医院的医生 ,他们医院有名患者因意外导致脑死亡,家属有意其捐献器官。

  不过,按照规定,必须家属本人提出捐献申请,张少芹马上又跟患者家属了解了情况。随后她立即联系到青医附院黄岛分院,该院两名神经科专家组成评估小组第一时间到了现场。经过评估 ,患者条件适合捐献。

  全家商量,最终决定捐献

  患者名叫陈希玉,今年60岁,是临沂莒南人,7月28日中午吃过中午饭出门遛弯就再也没有回来。“我们接到电话的时候我父亲已经被送到医院了,当时已经不能跟我们说话了。”见到陈希玉的儿子陈淑臻时,他的眼睛已经哭得红肿,眼泪是边擦边流,已经好几宿没有睡觉了。陈淑臻说,当时陈希玉出门后在开发区峨眉山路22路公交车站附近被人发现倒在地上,好心人拨打120将其送到医院。

  经过CT检查,陈希玉为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和硬膜下水肿,进一步检查确认为倒地伤及后脑。面对脑死亡的陈希玉,他的家人做出决定,将其器官捐献出来帮助更多的人,让老人的生命在这个世间延续。“我平常也听广播看报纸知道现在捐献器官的很少。我爸爸虽然没有留下捐献的遗言,但是他生前就是个热心人,他肯定会愿意帮助更多的人。”陈淑臻说。

  陈希玉在老家还有亲人,他们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青岛。在听说要捐出他的器官后,老家亲戚起初不同意,不过家人们在讨论了1个小时后,最终决定捐献。

  取完器官,医生三鞠躬

  青医附院这边也早早做好了采集准备。7月31日傍晚5时许,陈希玉的遗体被紧急从开发区送往青岛,推进了该院外科ICU。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当日晚9时许采集工作开始。

  采集的同时,受体的配型也在进行当中。据了解,器官在采集后要迅速移植到受体,肝的移植要在6小时内完成,肾的移植要在24小时内完成。青医附院医务处副主任时淑娟说,目前医院等待移植的病人还有很多,“要是给我们20个器官,我们也都能给配上型。由此可以看出陈希玉的奉献是多么的伟大。”

  “取完器官之后,我们对老人的遗体三鞠躬。”参与采集的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被这家人的壮举所感动,大家一起用深深的鞠躬来表示对老人的敬仰。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