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感人故事

外国留学生献出“熊猫血”
2012/5/15

      本报讯 “前两天就知道今天有献血活动了。”“觉得献血挺有意义的,所以就来献血了。”……昨日上午,虽然雨下得很大,但本报“无偿献血进高校”之广西医科大学“三捐”(捐血、捐献骨髓、捐献遗体器官)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还是如期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了。

  当天,不少学生和老师冒雨到采血车上献血,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也现场参加献血。当天,在广西医科大学,共有147人献血4万多毫升。据悉,本次活动是由共青团广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当代生活报、广西首府南宁献血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我们是一个社团的,4个人都是第一次献血。”在活动现场,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覃露,和同为该校医学生合作营的成员小蒋、陈立雅、李桂娟结伴前来献血。

  参加献血活动的还有留学生。李和平是印度尼西亚留学生,他体内流动的是RH阴性O型血,这些特殊因素让他显得与其他学生有些不一样。

  “我在印尼没有献过血,第一次献血是在广西南宁。”李和平回忆道。这个眉眼间带着些腼腆的大男孩就读于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李和平说,昨日他是第二次参加献血,和前一次一样捐献了300毫升“熊猫血”。

  李和平对于“熊猫血”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他得知他的血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时,这个21岁的大男孩腼腆地笑了。

  广西医科大学团委书记覃雄当天也加入到捐献队伍中。“我们学校是第三年开展"三捐"活动。”覃雄表示,该校正逐步将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常规化、集中化。

  当天,在广西医科大学,有关人员还就捐血、捐献骨髓、捐献遗体器官等知识进行普及宣传。许多学生对于骨髓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挺感兴趣。

  “因为我们是学医的,所以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广西医科大学大二学生小李说,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年器官移植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其种类和成功率也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过,一些现实情况让人感到忧虑。“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到医院给一些病人家属做思想工作,让家属同意捐献器官。”小李说,可是目前还是少有家属愿意参与其中。

  据悉,由于器官供体严重不足,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不得不提前结束。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00万至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能实施手术1.3万例,即只有1%左右的患者可获得正常手术治疗。

  相对于捐血而言,捐献骨髓和捐献遗体器官还不那么容易被世人所接受。“目前学校正在加强捐献骨髓和遗体器官的宣传。”覃雄说,希望在校大学生的观念能首先改变,再由他们影响下一代,虽然过程有些长,但效果应该会不错。

  无偿献血进高校

  献出你的热血

  延续生命传奇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李和平在献血

来源:当代生活报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