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学术进展

在尸体供肝移植中应用缺血预处理会适得其反----增加再灌注损伤
2007/12/6

美国移植杂志》 2007年12月7卷 第12期 页码:2788-2796

尸体供肝移植中缺血预处理悖论---来自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试验的证据

 作者:Koneru B, Shareef A, Dikdan G 等。

虽然动物实验表明,在肝移植中缺血预处理(IPC)是有益的,但来自少数较小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是与其不一致的。该实验研究人员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将101例尸体供体(DD)随机分到10分钟缺血预处理组(n = 50)或非缺血预处理组(n = 51)。 研究的主要的目标是缺血预处理减少再灌注(RP)损伤的有效性。两组有相似的供体风险指数(DRI) (1.54 vs. 1.57)。在第1天和第2天,缺血预处理组受体的转氨酶显著高于非缺血预处理组(p < 0.05)。多变量分析显示,缺血预处理只对第2天的天冬氨酸转移酶有独立影响。


在10分钟缺血预处理组和非缺血预处理组中,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和组织学上的损伤是相似的。缺血预处理对于血浆TNF-α、供体的IL-6和IL-10以及受体的TNF-α和 IL-6无显著影响。相反,缺血预处理受体的全身IL-10水平在再灌注之后显著升高(p < 0.05),并且在30天内发生较少的中度/重度排斥反应(p = 0.09)。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相似的。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和移植物1年存活率分别为88%和86%,相比之下,非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和移植物1年存活率分别为78%(p = 0.1)和76%(p = 0.25)。


缺血预处理增加了尸体供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这是一个“缺血预处理悖论”。缺血预处理的其他潜在益处是有限的。缺血预处理在与其他预处理方案结合后,可能会更加有效。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