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学术进展

科学家成功制造万能细胞 绕过克隆生成器官
2007/11/22

 胚胎干细胞研究可谓是医学界近年来最具争议性的课题之一。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11月20日分别发表论文,宣布成功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万能细胞”。这一被学界称为生物科学里程碑的重大突破有望帮助科学家绕过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纷争,为医学应用打开大门。

  科研竞赛“同时撞线”

  据美国媒体11月21日报道,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两个独立研究小组20日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同一研究成果的报告,在这场科研竞赛中“同日撞线”,并将分别获得专利。

  不仅如此,两个研究小组制造人工干细胞的思路也不谋而合。他们都从人体中提取了一种名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然后向其中植入4种新基因,这些基因能对皮肤细胞本身的基因进行重新编排,从而制出一种名为“IPS”的细胞,它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能够最终培育成人体组织或器官。

  所不同的是,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纤维原细胞”来自一名新生儿的阴茎包皮,而由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领导的研究小组则是从一名36岁女性的脸部提取的细胞。此外,两个小组选择的4个“重组基因”也有一半不同,制造出的IPS细胞的基因组合和最终发展出的人体组织细胞也不同。

  其实早在今年6月,这种“研究抢滩”情形就曾出现过一次。当时美国哈佛干细胞研究所、马萨诸塞州的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和京都大学三组研究人员同日宣称,将实验鼠的普通皮肤细胞成功转化成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细胞,其中就包括山中伸弥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此后他们马上就向人体皮肤细胞改造发起了“冲刺”。

  暂时还不能用于人类

  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通常分为三类,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其中,全能干细胞主要就是胚胎干细胞。如果与克隆技术相结合,胚胎干细胞便可发展成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前器官移植治疗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因此而得到了彻底解决,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等都将可以更换,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等顽疾也有望得到有效治疗与治愈。

  不过,美日两个研究小组都表示,目前人工培育出的“万能细胞”还不能用于人类,因为他们在植入“重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了逆转录酶病毒,这种病毒可能导致基因变异,有引发肿瘤等副作用。

  因此,在评估和克服这一潜在风险前,“万能细胞”还不能用于器官移植等临床应用。詹姆斯·汤姆森教授表示:“目前还不是放弃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时候。”


 

 绿色通道